获奖
1.
2018年,张闯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。
2.
2017年,施佳林获IEEE机器人学与仿生学国际会议T. J. Tarn 机器人学最佳论文奖。
3.
2017年,杨文广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。
4.
2017年,解双喜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。
5.
2017年,刘连庆获评“辽宁青年五四奖章”。
6.
2017年,刘连庆获评辽宁省直机关“青年五四奖章”。
7.
2016年,王飞飞获BHP Billiton奖学金。
8.
2016年,王博、王文学、王越超、刘连庆撰写的论文“
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 Cells”获2016年度IEEE纳米/分子医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最佳会议论文奖。
9.
2016年,李密获2016年度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。
10.
2016年,李恭新、杨文广获国家奖学金。
11.
2016年,王飞飞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。
12.
2015年,刘连庆获2015年纳米操作、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国际会议(3M-Nano)学会首届学术新星奖。
13.
2015年,王飞飞、刘娜、施佳林、解双喜获中国科学院大学“三好学生”称号。
14.
2015年,张闯获2015年纳米操作、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国际会议(3M-Nano)最佳学生论文奖。
15.
2015年,王飞飞获中国科学院大学“三好学生标兵”称号。
16.
2015年,李密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
17.
2015年,李鹏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。
18.
2014年,梁文峰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。
19.
2014年,刘娜获BHP Billiton奖学金。
20.
2014年,刘娜、王飞飞获国家奖学金。
21.
2014年,刘连庆研究员入选中科院首批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。
22.
2014年,张嵛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。
23.
2014年,李密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。
24.
2014年,魏阳杰博士代表我所首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。
25.
2013年,李龙海、田孝军、董再励、刘连庆、Osamu Tabata和李文荣撰写的论文“Manipulation of DNA Origami Nanotubes in Liquid using a Programmable Tapping Mode AFM” 获得了2013年IEEE纳米/微米工程及分子系统(NEMS)国际会议最佳CM Ho提名奖。
26.
2013年,梁文峰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。
27.
2013年,李密、王飞飞获得国家奖学金(Top 1%)。
28.
2013年,王飞飞入选辽宁省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(全省10名)。
29.
2012年,张嵛获201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。
30.
2012年,李密获201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。
31.
2012年,李密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。
32.
2012年,张嵛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。
33.
2012年,李密获2012年度BHP Billiton学生奖学金。
34.
2012年,于海波撰写的论文“Controllable Assembly of SWCNTs Using Dielectrophoresis in a Microchannel”获得了2012年纳米操作、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国际会议(3M-Nano)最佳学生论文奖。
35.
2012年,李密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“三好学生”称号。
36.
2012年,梁文峰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“三好学生”称号。
37.
2012年,张嵛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“三好学生”称号。
38.
2012年,李密、张嵛获得国家奖学金(Top 1%)。
39.
2011年,刘连庆研究员获得2011年度IEEE RAS Early Career Award。
40.
2011年, 袁帅,刘连庆,王志东,席宁,王越超,董再励, 王智宇撰写的论文“A Probability Approach for On-line Tip Localization with Local Scan Based Landmark Sensing in Nanomanipulations”获得了第一届纳米操作、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国际会议(3M-Nano)最佳论文提名奖。
41.
2011年, 赵增旭,田孝军,董再励,许可撰写的“Cutting Assemb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for Fabrication of Nanoelectrodes ”获得了第一届纳米操作、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国际会议(3M-Nano)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奖。
42.
2011年, 刘连庆、李密获201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。
43.
2011年, 王淑娥,梁文峰,曲艳丽, 董再励,李国宾,李文荣撰写的论文“Towards Automated Micro- /Nano-scale Manipulation, Separation, Assembly, and Fabrication by Optically-Induced Dielectrophoresis”获得了2011年 IEEE 机器人与仿生学国际会议最佳视频论文奖。
44.
2011年,刘连庆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。